同名食材 楙(《爾雅》)…
麥芽的與食療養生重點注意事項

同名食材
大麥櫱(《藥性論》),麥櫱(《日華子本草》),大麥毛(《滇南本草》),大麥芽(《本草匯言》)。
食材來源
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麥 (Hordeum vuigare L.) 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而成。
應用時機
行氣消食,健脾開胃,退乳消脹。 用於食積不消,脘腹脹痛,脾虛食少,乳汁鬱積,乳房脹痛,婦女斷乳。
- 生麥芽:健脾和胃,疏肝行氣。 用於脾虛食少,乳汁鬱積。
- 炒麥芽:行氣消食回乳。 用於食積不消,婦女斷乳。
- 焦麥芽:消食化滯。 用於食積不消,脘腹脹痛。
營養化學成分
麥芽主要含α-及β-澱粉酶(amylase),催化酶(catalyticase),過氧化異構酶(peroxidisomerase)等。另含大麥芽鹼(hordenine),大麥芽胍鹼(hordatine)A、B,腺嘌呤(ade-nine)膽鹼(choline),蛋白質,氨基酸,維生素D、D、E,細胞色素(cytochrome)C。尚含麥芽毒毒,即白栝樓鹼(candici-ne)。
注意事項
- 《食性本草》:久食消腎,不可多食。
- 《湯液本草》:豆蔻、縮砂、木瓜、芍藥、五味子、烏梅為之使。
- 《本草經疏》:無積滯,脾胃虛者不宜用。
- 《本草正》:婦有胎妊者不宜多服。
- 《藥品化義》:凡痰火哮喘及孕婦,切不可用。授乳期婦女不宜使用。
食療建議
1.新鮮白蘿蔔洗凈搗爛取汁一碗,加入麥芽糖30-50克,隔水燉化後趁熱飲服。有清熱,化痰,止咳,潤燥作用,適用於支氣管炎,風熱咳嗽,咽喉炎,腸燥便秘等症。
2.麥芽糖豆漿:麥芽糖一湯匙,用滾沸的濃豆漿沖服。有補虛益陰作用。適用於體虛哮喘,乾咳無痰日久不愈之患者。
3.麥芽糖500克,紅棗70枚左右,同煮湯,煮至紅棗熟爛後食用。有滋陰潤肺,健脾補虛作用。適用於肺虛咳嗽,面色蒼白,血虛頭暈等症。
4.白蘿蔔汁一杯,麥芽糖15克,燉化服食,治慢性支氣管炎。
5.杏仁、陳皮各15克,水煎去渣取汁,加入麥芽糖20克服用,每日一劑。治慢性咳嗽,痰多,乏力。
This Post Has 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