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喝茶造成胃不舒服的4種原因,5種方法可以預防!

在全球疫情大爆發的期間,許多人透過報章雜誌都已經知道,喝茶可以預防病毒感染,因為研究結果顯示茶葉中的「單寧酸」對於病毒有抑制的效果!

然而,有些人開始努力喝茶之後,也不知道有沒有殺到病毒?卻開始感到胃不舒服,結果造成胃炎全身無力,免疫力更為低下,身體更為虛弱!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?以下列出喝茶造成脾胃不舒服的4種主要原因:

1.茶葉的發酵程度不夠

綠茶幾乎沒有發酵
綠茶幾乎沒有發酵

同樣是茶葉,卻有發酵程度的差別。綠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的茶。由於沒有發酵,所以茶葉上保留了原始葉子上的成分,尤其是「茶多酚」的含量很高。茶葉發酵程度越深,茶多酚轉化為其他物質的數量就越多,茶多酚含量就會相應減少!

研究顯示茶多酚對於胃癌、腸癌…等多種癌症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功效,但必須注意其副作用!有些人每次喝綠茶易就容易想吐,就是因為「茶多酚」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。如果一大早起床之後,空腹直接喝綠茶會感到更明顯。
相反的紅茶的發酵程度卻很高,茶多酚在這個過程中的含量已經減少一大半,對胃部的刺激性也就隨之減小了。甚至發酵過的紅茶還能促進人體消化,反而能夠養胃。因此,有些人的體質確實不適合喝綠茶!

2. 咖啡因的含量太高

茶葉中也有不少咖啡因
茶葉中也有不少咖啡因

研究顯示「咖啡因」會促進胃酸分泌,進而造成胃部不適,這最容易在「空腹」時喝咖啡造成。所以醫生一般建議咖啡盡量在餐後喝,除了比較不傷胃外,也能促進飯後消化。

每一種茶都有含量不等的咖啡因和茶多酚,綠茶的咖啡因含量,大約美100毫升含有20毫克左右。而紅茶反而更多,可達45毫克。所以就算是喝紅茶,咖啡因含量高的紅茶與喝咖啡差異真的不大。

咖啡因究竟在喝茶時佔著怎麼樣的角色?有學者明確指出:「咖啡因濃度低時,會覺得茶葉滋味淡薄」,茶葉浸泡的時間愈長,沖泡或加水煮的溫度愈高,茶水中所含的咖啡因濃度則愈高。

茶要好喝就必須有咖啡因,但是原本有胃病的人,胃酸過多之後就會開始胃不舒服,這就是喝茶會傷胃的另ㄧ種造成原因!

3.茶葉浸泡時間太久或「隔夜茶」

茶葉不適合長時間浸泡水中
茶葉不適合長時間浸泡水中

許多人都聽過「不要喝隔夜茶」這種論調?這是什麼原因呢?其實這關鍵就是在茶葉中所含的「單寧酸」。當茶葉浸泡熱水後,就會不斷地釋放單寧酸。

而單寧酸的禁忌,就是不要與蛋白質一起食用,這會與胃酸結合沈澱在胃部,會阻礙鐵質的吸收、容易傷害胃粘膜。茶葉若是浸泡過久,茶水中的「單寧酸」與「咖啡因」等就會含量過多,導致其味道過於苦澀,所以許多人都說不要喝隔夜茶!

注意,隔夜茶的關鍵就是茶葉泡在水裡太久!當然,隔夜的水裡面會孳生各種細菌,那更是必須注意不能再喝了!

4. 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飲用寒性飲料

寒性食物造成脾胃虛寒
寒性食物造成脾胃虛寒

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寫到:「茶苦而寒,陰中之陰,沉也,降也,最能降火..….」古代中國人在書上都認為茶是一種很寒的藥物,這是因為明朝及以前的茶就是以「綠茶」為主。

脾胃虛寒的人,不適合食用寒性食物,而綠茶性寒,因此容易引發胃病。胃寒是中醫特有的概念,西醫沒有寒氣這種思維。脾胃陽氣虛衰時,只要吃寒性食物,或是感冒寒邪直中,就會出現:胃痛、噁心嘔吐、吐痰、口淡、愛喝熱水、食物不消化…等等症狀。

脾胃虛寒容易塑造現代醫學的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,慢性胃炎、胃下垂,胃神經官能症…等等疾病。所以如果本身「胃寒體質」的人,如果早上空腹喝綠茶或任何寒性食物,都可能隨時引發胃病而一發不可收拾。

看到上面四種原因,任何人只要是脾胃虛寒,或是以前有胃病歷史,而且早上空腹喝「濃茶」或「隔夜茶」的話,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開始感受到胃部不舒服。這種人如果又想喝茶,究竟該如何喝茶?這裡提出5種好方法:

1.一壺茶不要泡太久,泡太多次

有些人泡茶,就是把茶包放在杯子裡,一喝就是一整天。有些人不想浪費茶葉,幾片茶葉就回沖5-6次,這都是不對的!一杯茶通常經過3次沖泡,90%以上可溶於水的物質就釋放出來,繼續沖泡反而會將一些微量有害物質浸泡出來,不利於人體健康。

基於此原則,「隔夜茶」就不能喝,因為隔夜茶泡的時間實在是太久了!

2.不要喝濃茶、熱茶

有些人泡茶,總喜歡放很多茶葉,把茶泡的濃濃的,認為這才是喝茶。事實上泡茶只需要3-4g的茶葉,否則過多的單寧酸會造成消化功能障礙及鐵的吸收異常。

另帶一提的重點是:長期喝溫度太高的茶,對咽喉、食道會產生強烈刺激,不知不覺就燙傷口腔、咽喉部的細胞,長期下來提高得到癌症的機率。筆者的爺爺20年前就因為「食道癌」往生,他在生前每天最喜愛喝熱茶,飲茶習慣長達30年以上。

3. 空腹不要喝茶,要配點茶食

老話一句,不論什麼茶或咖啡,都不適合空腹飲用!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知道,空腹喝茶是很容易引發脾胃疾病的,因此喝茶前或喝茶時吃點小東西是絕對需要的,許多長期喝茶的老經驗者都知道這件事!

以福建閩南地區、廣東潮汕地區的人為例,他們喜歡喝功夫茶,在喝茶時都會配合食用小點心。例如:綠豆餡餅、椰餅、綠豆糕、芋棗….等。在日本傳統的茶會上,會有茶菓子與抹茶一起食用,藉此預防空胃喝茶對胃腸造成的傷害。

4.胃寒體質的人喝溫性茶

以上的分析,多數是從茶葉的化學成分來下手分析。若從中醫的「寒熱」概念來理解,體質燥熱的人,應喝涼性茶,體質虛寒的人,應喝溫熱性的茶

什麼茶涼性的呢?陸羽在《茶經》中提到的「茶之為用,味至寒。」這是因為《茶經》在創作的時候只有綠茶,綠茶由於發酵程度比較低,屬於寒涼性質的茶。

後代製茶技術大量提升發酵的技術,像烏龍茶中的碳焙工藝的大紅袍,其發酵程度要高於鐵觀音,屬於溫性的茶。紅茶屬於全發酵茶,刺激性小,屬於熱性。而普洱熟茶屬於後發酵、全發酵茶類,也屬於熱性茶。

寒性體質的人,只要喝熱性的茶,不會感到不舒服,甚至會感到身體與脾胃更加舒適。

然而,當大家知道茶的性味之後,也可以拿茶來當作一種藥,就算是體寒的人,偶爾也會出現火氣大症狀:口乾舌燥、喉嚨痛、青春痘、牙痛…等等症狀。就可以喝一杯烏龍茶或清新的綠茶,沒多久就會感到舒服,注意不要喝太多即可。

5.搭配薑飲用「薑紅茶」

由於人的體溫下降1℃,代謝就會降低12%,因此容易出現肥胖現象。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出了一本書,告訴大家如何利用薑紅茶讓你提升體溫,提高代謝率。

他提出的方法很簡單,只要早餐吃得清淡,喝1~2杯加了薑的紅茶,可以消除浮腫、改善生理痛、頭痛、便祕…等現象,日本不少讀者這樣作之後一星期減少了1~2公斤!

作法很簡單:只要把紅茶包放進杯中,以熱水沖泡,再加入適量的生薑汁和黑糖(或是蜂蜜)就完成了。而如果可以放入「乾薑」粉,效果更好!

了解自己的體質,依照正確的方法喝茶,每天可以幫自己體內殺菌消毒,也可以改善體質,甚至達到減肥的效果,只要方法正確是值得大家長期執行的一種養生法!

This Post Has 0 Comment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×Close search
Search